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二章

▲ 点击上方卡片,关注我们

《道德经》“万经之王”

《道德经》被誉为“万经之王”,内容涵盖哲学、伦理学、政治学、军事学等诸多学科,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、齐家、修身、为学的宝典。它对我国的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。


《道德经》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,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,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,又称太上老君,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,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。


《道德经》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81章,全文共约五千字,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。传统文化道德经计划用81天时间,对《道德经》中的81章,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,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《道德经》。


第六十二章【原文】

道者万物之奥①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尊②,美行可以加人③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④?故立天子,置三公⑤。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,不如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为天下贵。

【注释】

①奥:藏,含有庇荫的意思。

②市尊:换取尊位。

③加入:高过他人,亦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意思。

④何弃之有:即“有何弃之”,有什么可抛弃的。老子认为恶人可以转变,世上不应有被抛弃之人。

⑤三公:古代最高的官职。

⑥拱璧:极为珍贵的大玉。

【译文】

道是荫庇万物之所,善良的人把它当成宝贝珍惜它,不善的人也处处保住它。美好动听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,良好高尚的品行可以见重于人。那些不善的人,怎能把道抛弃呢?所以在天子即位、设置三公的时候,虽然有拱璧在先、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,还不如把这个清静无为的道进献给他们。自古以来如此重视道是什么原因呢?不正是由于有求于它的就可以得到满足,犯了罪过的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?就因为这个,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。

【导读】

这一章讲“道”的宝贵和修道所应坚守的原则。人不论善与不善,居高位还是居下位,在道上进步一分,就有一分的益处。对于天子和三公来说,道比宝马、璧玉更有意义。

【解析】

讲道的宝贵,老子再次提及道的属性和功用:“道者万物之奥。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”意思是说,道是万物的主宰,善人的法宝,不善的人也用之保全自己。老子认为,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,是贮藏万物的庇护之所,它时时刻刻都在保佑着天地万物;道是世界物质中未被感知的存在,它对万物一视同仁,它评价万物,却不把万物的过去行为作为评价标准,而是把它现行和将来的行为作为评价标准。所以,不管一个人是好是坏,只要他能够体悟道的内涵并能掌握道的理念精髓,道都会极力保护他的安全。

为什么说“道”是宝贵的呢?这是冈为道不仅是善者的宝物,它同时也在保佑着不善之人。不善者之所以还能称之为“人”,就是斟为道还在保佑着他。这里必须强调一点,我们这里所说的善和不善,并不是善良和不善良的意思,而是得道和未得道的意思。既然美好的言论可以博取别人的尊敬,美好的行为可以博取别人的重视,那么怎么可以抛弃不善之人呢?

“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入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。”这是讲道的平等待人,当然,这里的“平等对待”也不是毫无原则的。当一个人的行为合乎大道的德行时,大道就会奖赏他。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合乎大道的德行时,大道就会惩罚他。道对人的奖惩体现在道为人们设立了天子和三公,也就是说,天子和三公代表道去管理天下的百姓,去惩恶扬善。

“加入”也就是增加人口的意思,即子孙繁盛。“三公”指的是古时地位仅次于帝王的三位官员,周代多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对这段话的理解,历来多有不同的看法,有人认为“立天子,置三公”是说人有美言尊行可成为天子、三公;也有人认为“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”指的是对于不善之人,也没有理由去抛弃他们。

“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"“拱璧”指的是两手捧着璧玉。“驷马”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。前面有人拱璧导引,自己则在后面乘四匹马拉的车,这是春秋之际帝王出行的仪仗。“坐进”意为静坐以领悟。这段话再次重申了道的宝贵,并明确指出,修道要有正确的目的。在老子看来,即便得到了帝王之位,也不如静坐悟道。所以,他以帝王之尊的仪象来与得道相比,目的在于让人了解道的宝贵。

接下来,老子又通过阐明古人对道的宝贵看法,来说明修道的正确目的是什么。“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日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为天下贵。"“有罪以免”意为悟道后按道行事可以免除以往的罪过。古人为什么认为道是贵重的?不就是因为按道行事即使有罪也可以免除吗?所以,道为天下所贵是不难理解的。

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,拥有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四肢,这是我们成为高贵的人的前提条件。高贵的人具备谦和的道德品质,对周围的人不分好坏一视同仁,但是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。与此相反,我们常常会因某人曾有过劣迹而鄙弃他。大道不同,它对任何人都是仁慈的,对不善之人也同样加以保护。我们应该学习大道,并做到和大道同步,对世间之物一视同仁。


精品合集 特别推荐

传统文化道德经ID:Ctwhddj福生無量天尊

* 看更多往期经典好文,点击下方小字即可 *


❶  道德经》解析合集


   百家讲坛《易经的奥秘》合集(共15集)


❸    国学经典 || 《大学》合集(共12集)


❹   曾仕强《家庭教育》合集(共24集)


❺   百家讲坛《孟子的智慧》合集(共9集)


❻   庄子·养生主(合集)


❼  百家讲坛:《三十六计》 合集


❽  曾仕强《道德经的奥秘》合集

往期精彩推荐


* 看更多往期经典好文,点击下方小字即可 *


❶  家庭兴旺之术!(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)


❷  比疫情更可怕的危机到来!多少人还浑然不知!(强烈推荐)


❸ 《老子》全书的精华就只有一个字!


❹  您是有多好命,才能看到此文(我整整读了五遍,太透彻了)


❺  古训:德生于谦卑,福生于清俭,命生于和畅


  古人做事,始于立心,得于人和,顺于天道,成于勤恳


❼ 《道德经》人生有两大潜在的危机,一旦触碰,祸患无穷,必要时时警醒


❽ 《道德经》 积善修身外化于行,慈心下气内化于心!


❾  《道德经》拯救世界

道德经解析

▲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

你若喜欢,点个在看 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更多精彩好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